經/대학

대학장구 전1장 ~ 전7장

同黎 2012. 11. 27. 16:38

康誥曰: 「克明德. 」 

康誥, 周書. 克, 能也. 


大甲曰: 「顧諟天之明命. 」 

大, 讀作泰. 諟, 古是字. ○大甲, 商書. 顧, 謂常目在之也. 諟, 猶此也, 或曰審也. 天之明命, 卽天之所以與我, 而我之所以爲德者也. 常目在之, 則無時不明矣.


帝典曰: 「克明峻德. 」 

峻, 書作俊. ○帝典, 堯典, 虞書. 峻, 大也. 


皆自明也. 

結所引書, 皆言自明己德之意.


   右傳之首章. 釋明明德. 

此通下三章至 「止於信」 , 舊本誤在 「沒世不忘」 之下.


湯之盤銘曰: 「苟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 

盤, 沐浴之盤也. 銘, 名其器以自警之辭也. 苟, 誠也. 湯以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惡, 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故銘其盤, 言誠能一日有以滌其舊染之汙而自新, 則當因其已新者, 而日日新之, 又日新之, 不可吳有間斷也. 


康誥曰: 「作新民. 」 

鼓之舞之之謂作, 言振起其自新之民也. 


詩曰: 「周雖舊邦, 其命惟新. 」 

詩大雅文王之篇. 言周國雖舊, 至於文王, 能新其德以及於民, 而始受天命也.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自新新民, 皆欲止於至善也.


   右傳之二章. 釋新民.


詩云: 「邦畿千里, 惟民所止. 」 

詩商頌玄鳥之篇. 邦畿, 王者之都也. 止, 居也, 言物各有所當止之處也. 


詩云: 「緡蠻黃鳥, 止于丘隅. 」 子曰: 「於止, 知其所止, 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 

緡, 詩作吳. ○詩小雅吳蠻之篇. 緡蠻, 鳥聲. 丘隅, 岑蔚之處. 子曰以下, 孔子說詩之辭. 言人當知所當止之處也. 


詩云: 「穆穆文王, 於緝熙敬止! 」 爲人君, 止於仁; 爲人臣, 止於敬; 爲人子, 止於孝; 爲人父, 止於慈; 與國人交, 止於信. 

於緝之於, 音烏. ○詩文王之篇. 穆穆, 深遠之意. 於, 歎美辭. 緝, 繼續也. 熙, 光明也. 敬止, 言其無不敬而安所止也. 引此而言聖人之止, 無非至善. 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 學者於此, 究其精微之蘊, 而又推類以盡其餘, 則於天下之事, 皆有以知其所止而無疑矣. 


詩云: 「瞻彼淇澳, 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 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 終不可諠兮! 」 如切如磋者, 道學也; 如琢如磨者, 自脩也; 瑟兮僩兮者, 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 威儀也; 有斐君子, 終不可諠兮者, 道盛德至善, 民之不能忘也. 

澳, 於六反. 菉, 詩作綠. 猗, 叶韻音阿. 僩, 下版反. 喧, 詩作咺, 諠, 詩作諼; 並況晩反. 恂, 鄭氏讀作峻. ○詩衛風淇澳之篇. 淇, 水名. 澳, 隈也. 猗猗, 美盛貌. 興也. 斐, 文貌. 切以刀鋸, 琢以椎鑿, 皆裁物使成形質也. 磋以鑢鍚, 磨以沙石, 皆治物使其滑澤也. 治骨角者, 旣切而復磋之. 治玉石者, 旣琢而復磨之. 皆言其治之有緖, 而益致其精也. 瑟, 嚴密之貌. 僩, 武毅之貌. 赫喧, 宣著盛大之貌. 諠, 忘也. 道, 言也. 學, 謂講習討論之事, 自脩者, 省察克治之功. 恂慄, 戰懼也. 威, 可畏也. 儀, 可象也. 引詩而釋之, 以明明明德者之止於至善. 道學自脩, 言其所以得之之由. 恂慄̖ 威儀, 言其德容表裏之盛. 卒乃指其實而歎美之也. 


詩云: 「於戱前王不忘! 」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 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此以沒世不忘也. 

於戱, 音嗚呼. 樂, 音洛. ○詩周頌烈文之篇. 於戱, 歎辭. 前王, 謂文̖ 武也. 君子, 謂其後賢後王. 小人, 謂後民也. 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止於至善, 能使天下後世無一物不得其所, 所以旣沒世而人思慕之, 愈久而不忘也. 此兩節及歎淫泆, 其味深長, 當熟玩之.


   右傳之三章. 釋止於至善. 

此章內自引淇澳詩以下, 舊本誤在誠意章下.


子曰: 「聽訟, 吾猶人也, 必也使無訟乎! 」 無情者不得盡其辭. 大畏民志, 此謂知本. 猶人, 不異於人也. 情, 實也. 引夫子之言, 而言聖人能使無實之人不敢盡其虛誕之辭. 蓋我之明德旣明, 自然有以畏服民之心志, 故訟不待聽而自無也. 觀於此言, 可以知本末之先後矣.


   右傳之四章. 釋本末. 

此章舊本誤在 「止於信」 下.


此謂知本, 

程子曰: 「衍文也. 」 


此謂知之至也. 

此句之上別有闕文, 此特其結語耳.


   右傳之五章, 蓋釋格物̖ 致知之義, 而今亡矣. 

此章舊本通下章, 誤在經文之下. 


閒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曰: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 言欲致吾之知, 在卽物而窮其理也. 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 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於理有未窮, 故其知有不盡也. 是以大學始敎, 必使學者卽凡天下之物, 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 以求至乎其極. 至於用力之久, 而一旦豁然貫通焉, 則衆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 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此謂物格, 此謂知之至也. 」


所謂誠其意者: 毋自欺也, 如惡惡臭, 如好好色, 此之謂自謙, 故君子必愼其獨也! 

惡̖ 好上字, 皆去聲. 謙讀爲慊, 苦劫反. ○誠其意者, 自脩之首也. 毋者, 禁止之辭. 自欺云者, 知爲善以去惡, 而心之所發有未實也. 謙, 快也, 足也. 獨者, 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 言欲自脩者知爲善以去其惡, 則當實用其力, 而禁止其自欺. 使其惡惡則如惡惡臭, 好善則如好好色, 皆務決去, 而求必得之, 以自快足於己, 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爲人也. 然其實與不實, 蓋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者, 故必謹之於此以審其幾焉. 


小人閒居爲不善, 無所不至, 見君子而后厭然, 揜其不善, 而著其善. 人之視己, 如見其肺肝然, 則何益矣. 此謂誠於中, 形於外, 故君子必愼其獨也. 

閒, 音閑. 厭, 鄭氏讀爲黶. ○閒居, 獨處也. 厭然, 消沮閉藏之貌. 此言小人陰爲不善, 而陽欲揜之, 則是非不知善之當爲與惡之當去也; 但不能實用其力以至此耳. 然欲揜其惡而卒不可揜, 欲詐爲善而卒不可詐, 則亦何益之有哉! 此君子所以重以爲戒, 而必謹其獨也. 


曾子曰: 「十目所視, 十手所指, 其嚴乎! 」 

引此以明上文之意. 言雖幽獨之中, 而其善惡之不可揜如此. 可畏之甚也. 


富潤屋, 德潤身, 心廣體胖, 故君子必誠其意. 

胖, 步丹反. ○胖, 安舒也. 言富則能潤屋矣, 德則能潤身矣, 故心無愧怍, 則廣大寬平, 而體常舒泰, 德之潤身者然也. 蓋善之實於中而形於外者如此, 故又言此以結之.


   右傳之六章. 釋誠意. 

經曰: 「欲誠其意, 先致其知. 」 又曰: 「知至而后意誠. 」 蓋心體之明有所未盡, 則其所發必有不能實用其力, 而苟焉以自欺者. 然或己明而不謹乎此, 則其所明又非己有, 而無以爲進德之基. 故此章之指, 必承上章而通考之, 然後有以見其用力之始終, 其序不可亂而功不可闕如此云.


所謂脩身在正其心者, 身有所忿懥, 則不得其正; 有所恐懼, 則不得其正; 有所好樂, 則不得其正; 有所憂患, 則不得其正. 

程子曰: 「身有之身當作心. 」 忿, 弗粉反. 懥, 吳値反. 好̖ 樂, 並去聲. ○忿懥, 怒也. 蓋是四者, 皆心之用, 而人所不能無者. 然一有之而不能察, 則欲動情勝, 而其用之所行, 或不能不失其正矣. 


心不在焉, 視而不見, 聽而不聞, 食而不知其味. 

心有不存, 則無以檢其身, 是以君子必察乎此而敬以直之, 然後此心常存而身無不脩也. 


此謂脩身在正其心.


   右傳之七章. 釋正心脩身. 此亦承上章以起下章. 蓋意誠則眞無惡而實有善矣, 所以能存是心以檢其身. 然或但知誠意, 而不能密察此心之存否, 則又無以直內而脩身也. ○自此以下, 並以舊文爲正. 

' > 대학'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대학장구 전8장 ~ 전10장  (0) 2012.11.27
대학장구 경1장  (0) 2012.11.27
대학장구서 (大學章句序)  (0) 20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