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대학

대학장구 전8장 ~ 전10장

同黎 2012. 11. 27. 16:50

所謂齊其家在脩其身者: 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之其所賤惡而辟焉, 之其所畏敬而辟焉, 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惡, 惡而知其美者, 天下鮮矣! 

辟, 讀爲僻. 惡而之惡̖ 敖̖ 好, 並去聲. 鮮, 上聲. ○人, 謂衆人. 之, 猶於也. 辟, 猶偏也. 五者, 在人本有當然之則; 然常人之情惟其所向而不加審焉, 則必陷於一偏而身不脩矣. 


故諺有之曰: 「人莫知其子之惡, 莫知其苗之碩. 」 

諺, 音彦. 碩, 叶韻, 時若反. ○諺, 俗語也. 溺愛者不明, 貪得者無厭, 是則偏之爲害, 而家之所以不齊也. 


此謂身不脩不可以齊其家.


   右傳之八章. 釋脩身齊家.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 其家不可敎而能敎人者, 無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敎於國: 孝者, 所以事君也; 弟者, 所以事長也; 慈者, 所以使衆也. 

弟, 去聲. 長, 上聲. ○身脩, 則家可敎矣; 孝̖ 弟̖ 慈, 所以脩身而敎於家者也; 然而國之所以事君事長使衆之道不外乎此. 此所以家齊於上, 而敎成於下也. 


康誥曰 「如保赤子」 , 心誠求之, 雖不中不遠矣. 未有學養子而后嫁者也! 

中, 去聲. ○此引書而釋之, 又明立敎之本不假强爲, 在識其端而推廣之耳. 


一家仁, 一國興仁; 一家讓, 一國興讓; 一人貪戾, 一國作亂; 其機如此. 此謂一言僨事, 一人定國. 

僨, 音奮. ○一人, 謂君也. 機, 發動所由也. 僨, 覆敗也. 此言敎成於國之效.


堯舜帥天下以仁, 而民從之; 桀紂帥天下以暴, 而民從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 而民不從. 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 無諸己而后非諸人. 所藏乎身不恕, 而能喩諸人者, 未之有也. 

好, 去聲. ○此又承上文一人定國而言. 有善於己, 然後可以責人之善; 無惡於己, 然後可以正人之惡. 皆推己以及人, 所謂恕也, 不如是, 則所令反其所好, 而民不從矣. 喩, 曉也. 


故治國在齊其家. 

通結上文. 


詩云: 「桃之夭夭, 其葉蓁蓁; 之子于歸, 宜其家人. 」 宜其家人, 而后可以敎國人. 

夭, 平聲. 蓁, 音臻. ○詩周南桃夭之篇. 夭夭, 少好貌. 蓁蓁, 美盛貌. 興也. 之子, 猶言是子, 此指女子之嫁者而言也. 婦人謂嫁曰歸. 宜, 猶善也. 


詩云: 「宜兄宜弟. 」 宜兄宜弟, 而后可以敎國人. 

詩小雅蓼蕭篇. 


詩云: 「其儀不忒, 正是四國. 」 其爲父子兄弟足法, 而后民法之也. 

詩曹風鳴鳩篇. 忒, 差也. 


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此三引詩, 皆以詠歎上文之事, 而又結之如此. 其味深長, 最宜潛玩.


   右傳之九章. 釋齊家治國.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 上老老而民興孝, 上長長而民興弟, 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長, 上聲. 弟, 去聲. 倍, 與背同. 絜, 胡結反. ○老老, 所謂老吾老也. 興, 謂有所感發而興起也. 孤者, 幼而無父之稱. 絜, 度也. 矩, 所以爲方也. 言此三者, 上行下效, 捷於影響, 所謂家齊而國治也. 亦可以見人心之所同, 而不可使有一夫之不獲矣. 是以君子必當因其所同, 推以度物, 使彼我之間各得分願, 則上下四旁均齊方正, 而天下平矣. 


所惡於上, 毋以使下; 所惡於下, 毋以事上; 所惡於前, 毋以先後; 所惡於後, 毋以從前; 所惡於右, 毋以交於左; 所惡於左, 毋以交於右: 此之謂絜矩之道. 

惡̖ 先, 並去聲. ○此覆解上文絜矩二字之義. 如不欲上之無禮於我, 則必以此度下之心, 而亦不敢以此無禮使之. 不欲下之不忠於我, 則必以此度上之心, 而亦不敢以此不忠事之. 至於前後左右, 無不皆然, 則身之所處, 上下̖ 四旁̖ 長短̖ 廣狹, 彼此如一, 而無不方矣. 彼同有是心而興起焉者, 又豈有一夫之不獲哉. 所操者約, 而所及者廣, 此平天下之要道也. 故章內之意, 皆自此而推之. 


詩云: 「樂只君子, 民之父母. 」 民之所好好之, 民之所惡惡之, 此之謂民之父母. 

樂, 音洛. 只, 音紙. 好̖ 惡, 並去聲, 下並同. ○詩小雅南山有臺之篇. 只, 語助辭. 言能絜矩而以民心爲己心, 則是愛民如子, 而民愛之如父母矣. 


詩云: 「節彼南山, 維石巖巖, 赫赫師尹, 民具爾瞻. 」 有國者不可以不愼, 辟則爲天下僇矣. 

節, 讀爲截. 辟, 讀爲僻. 僇, 與戮同. ○詩小雅節南山之篇. 節, 截然高大貌. 師尹, 周太師尹氏也. 具, 俱也. 辟, 偏也. 言在上者人所瞻仰, 不可不謹. 若不能絜矩而好惡殉於一己之偏, 則身弑國亡, 爲天下之大戮矣. 


詩云: 「殷之未喪師, 克配上帝; 儀監于殷, 峻命不易. 」 道得衆則得國, 失衆則失國. 

喪, 去聲. 儀, 詩作宜. 峻, 詩作駿. 易, 去聲. ○詩文王篇. 師, 衆也. 配, 對也. 配上帝, 言其爲天下君, 而對乎上帝也. 監, 視也. 峻, 大也. 不易, 言難保也. 道, 言也. 引詩而言此, 以結上文兩節之意. 有天下者, 能存此心而不失, 則所以絜矩而與民同欲者, 自不能已矣. 


是故君子先愼乎德. 有德此有人, 有人此有土, 有土此有財, 有財此有用. 

先愼乎德, 承上文不可不愼而言. 德, 卽所謂明德. 有人, 謂得衆. 有土, 謂得國. 有國則不患無財用矣.


德者本也, 財者末也, 

本上文而言. 


外本內末, 爭民施奪. 

人君以德爲外, 以財爲內, 則是爭鬪其民, 而施之以劫奪之敎也. 蓋財者人之所同欲, 不能絜矩而欲專之, 則民亦起而爭奪矣.


是故財聚則民散, 財散則民聚. 

外本內末故財聚, 爭民施奪故民散, 反是則有德而有人矣. 


是故言悖而出者, 亦悖而入; 貨悖而入者, 亦悖而出. 

悖, 布內反. ○悖, 逆也. 此以言之出入, 明貨之出入也. 自先愼乎德以下至此, 又因財貨以明能絜矩與不能者之得失也. 


康誥曰: 「惟命不于常! 」 道善則得之, 不善則失之矣. 

道, 言也. 因上文引文王詩之意而申言之, 其丁寧反覆之意益深切矣. 


楚書曰: 「楚國無以爲寶, 惟善以爲寶. 」 

楚書, 楚語. 言不寶金玉而寶善人也. 


舅犯曰: 「亡人無以爲寶, 仁親以爲寶. 」 

舅犯, 晉文公舅狐偃, 字子犯. 亡人, 文公時爲公子, 出亡在外也. 仁, 愛也. 事見檀弓. 此兩節又明不外本而內末之意.


秦誓曰: 「若有一个臣, 斷斷兮無他技, 其心休休焉, 其如有容焉. 人之有技, 若己有之, 人之彦聖, 其心好之, 不啻若自其口出, 寔能容之, 以能保我子孫黎民, 尙亦有利哉. 人之有技, 媢疾以惡之, 人之彦聖, 而違之俾不通, 寔不能容, 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 亦曰殆哉. 」 

个, 古賀反, 書作介. 斷, 丁亂反. 媢, 音冒. ○秦誓, 周書. 斷斷, 誠一之貌. 彦, 美士也. 聖, 通明也. 尙, 庶幾也. 媢, 忌也. 違, 拂戾也. 殆, 危也.


唯仁人放流之, 迸諸四夷, 不與同中國. 此謂唯仁人爲能愛人, 能惡人.

迸, 讀爲屛, 古字通用. ○迸, 猶逐也. 言有此媢疾之人, 妨賢而病國, 則仁人必深惡而痛絶之. 以其至公無私, 故能得好惡之正如此也. 


見賢而不能擧, 擧而不能先, 命也; 見不善而不能退, 退而不能遠, 過也. 

命, 鄭氏云: 「當作慢. 」 程子云: 「當作怠. 」 未詳孰是. 遠, 去聲. ○若此者, 知所愛惡矣, 而未能盡愛惡之道, 蓋君子而未仁者也.


好人之所惡, 惡人之所好, 是謂拂人之性, 菑必逮夫身.

菑, 古災字. 夫, 音扶. ○拂, 逆也. 好善而惡惡, 人之性也; 至於拂人之性, 則不仁之甚者也. 自秦誓至此, 又皆以申言好惡公私之極, 以明上文所引南山有臺̖ 節南山之意. 


是故君子有大道, 必忠信以得之, 驕泰以失之. 

君子, 以位言之. 道, 謂居其位而修己治人之術. 發己自盡爲忠, 循物無違謂信. 驕者矜高, 泰者侈肆. 此因上所引文王̖ 康誥之意而言. 章內三言得失, 而語益加切, 蓋至此而天理存亡之幾決矣. 


生財有大道, 生之者衆, 食之者寡, 爲之者疾, 用之者舒, 則財恒足矣. 

恒, 胡登反. ○呂氏曰: 「國無遊民, 則生者衆矣; 朝無幸位, 則食者寡矣; 不奪農時, 則爲之疾矣; 量入爲出, 則用之舒矣. 愚按: 此因有土有財而言, 以明足國之道在乎務本而節用, 非必外本內末而後財可聚也. 自此以至終篇, 皆一意也. 


仁者以財發身, 不仁者以身發財. 

發, 猶起也. 仁者散財以得民, 不仁者亡身以殖貨.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 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 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上好仁以愛其下, 則下好義以忠其上; 所以事必有終, 而府庫之財無悖出之患也. 


孟獻子曰: 「畜馬乘不察於雞豚, 伐冰之家不畜牛羊, 百乘之家不畜聚斂之臣, 與其有聚斂之臣, 寧有盜臣. 」 此謂國不以利爲利, 以義爲利也. 

畜, 許六反. 乘̖ 斂, 並去聲. ○孟獻子, 魯之賢大夫仲孫蔑也. 畜馬乘, 士初試爲大夫者也. 伐冰之家, 卿大夫以上, 喪祭用冰者也. 百乘之家, 有采地者也. 君子寧亡己之財, 而不忍傷民之力; 故寧有盜臣, 而不畜聚斂之臣. 此謂以下, 釋獻子之言也. 


長國家而務財用者, 必自小人矣. 彼爲善之, 小人之使爲國家, 菑害並至. 雖有善者, 亦無如之何矣! 此謂國不以利爲利, 以義爲利也. 

長, 上聲. 「彼爲善之」 , 此句上下, 疑有闕文誤字. ○自, 由也, 言由小人導之也. 此一節, 深明以利爲利之害, 而重言以結之, 其丁寧之意切矣.


   右傳之十章. 釋治國平天下. 

此章之義, 務在與民同好惡而不專其利, 皆推廣絜矩之意也. 能如是, 則親賢樂利各得其所, 而天下平矣. 


凡傳十章: 前四章統論綱領指趣, 後六章細論條目功夫. 其第五章乃明善之要, 第六章乃誠身之本, 在初學尤爲當務之急, 讀者不可以其近而忽之也. 

' > 대학'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대학장구 전1장 ~ 전7장  (0) 2012.11.27
대학장구 경1장  (0) 2012.11.27
대학장구서 (大學章句序)  (0) 20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