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사료

장용외영오읍군병절목(壯勇外營五邑軍兵節目)

同黎 2013. 10. 9. 23:09

壯勇外營五邑軍兵節目 


華城之設外營, 爲拱護仙寢也, 掌以郡邑, 衛以士馬, 自昔伊然, 可按而知。 漢太上皇陵, 置邑曰萬年, 高祖長陵之邑戶過一萬, 武帝茂陵之邑爲一萬五千戶, 宣帝杜陵之邑爲五萬戶, 乃命三輔, 共衛五邑。 而兵衛之稱, 則如壽陵亭部、永陵亭部是也。 唐太宗昭陵, 分雲、咸二邑, 而爲醴泉之縣。 及至鳳陽基運之盛, 遂設皇陵衛、祖陵衛, 建官以總其權, 封地以表其尊, 于以壯軍容而鞏王基。 則今此因華爲城, 奉我珠邱, 聖心之所瞻慕, 民情之所依歸, 有非尋常關防之比。 旣置行宮, 又築崇墉, 不以元帥而鎭之, 列郡而衛之, 則節制只在於一境, 體貌反遜於三都, 烏在其屛翰輔車之義也哉? 於是陞爲留守, 仍管外營, 而四面五邑, 次第移屬, 如星之拱, 如輻之湊。 軍制則置親軍衛幾人, 入防軍幾哨, 合于內營之騎幾人步幾哨五千兵馬, 允叶于外都監之舊稱, 而仍以本府曁五邑軍官、餉保、束伍之類, 作爲城丁、駐隊、遊兵、攔後之軍, 俾專派守策應之責。 而先從外營去哨、司之號, 效衛、部之規, 以寓井田試一鄕之意, 而卒不可勝用矣。 蠲恤則遷徙賜復爲十一年, 還餉減耗, 彌億萬世, 無異於家授餐戶饋漿。 而特軫軍保納米不齊之苦, 兒弱襲謬之弊, 本府之近萬原額納六斗四斗者, 倂人減一斗, 一千別武士之以兒稱號者, 全減其數, 五屬邑軍保之分隷京師, 被擾於簽括, 積困於誅求者, 倂令移屬, 而仍減納布軍束伍軍合千額。 自近及遠, 坸泒遍曁, 惠澤到底, 浹肌衆心, 從而成城, 喬山松栢, 拱護增重, 而四方爲之會同, 萬代爲之瞻仰, 非但內外營之相須, 五屬邑之疏附, 壁壘輝光, 體勢鞏固而已矣, 苟非大聖人達孝宏謨, 準于海而極乎天, 其孰能與於此哉? 癸丑以來, 諸般事例, 非不詳備, 而設施之鉅, 惠澤之廣, 於今爲最, 不可無一通文字。 大臣諸臣, 奉承聖敎, 會于籌司, 彙輯外營前後事實, 仍與入防、城守、操鍊等項, 撰出節目, 條例于左, 以爲永久遵行之地。 

一, 我東軍制, 始創義興之三軍, 唐、宋之府兵禁廂, 千古同規。 而三軍變爲五衛, 定部統而作選井之法, 摠民兵而成寓農之規, 逮夫設軍門置營司, 而衛法廢焉。 此古今之異, 而隨時制宜者也。 蓋此外營, 素稱畿輔重鎭, 而司哨制置, 取倣訓局, 士馬精强, 節制整肅矣。 弊瘼漸滋, 虛伍居多, 戎政之踈虞, 非復舊日規模。 乃於癸丑陞營之初, 講定軍制, 而聖念先軫于此, 以步軍二十六哨, 半抄正兵而入防行宮, 半降保軍而收米支放, 貴精之義, 戶保之法, 倂行而不悖, 此其設施之大槪。 而龍仁、振威、安山、始興、果川五邑軍兵, 次第移屬, 仍抄五邑束伍之精壯, 增置十二哨, 倂前十三哨而準二十五哨, 以成一營五司。 又以本府及屬邑民兵, 創爲守城之制, 互相分隷, 自合於古之衛法, 此所以改司、哨而定衛、部者也。 以一營分前、左、中、右、後五衛, 而通稱長樂衛, 管五部, 部領三統。 守城軍制, 各以信地門號爲衛名, 東曰蒼龍衛, 南曰八達衛, 西曰華西衛, 北曰長安衛, 衛而分部, 部而管統, 統而率垜長、垜夫。 又以通衢遊兵居中, 而稱新豐衛, 倂爲分屬於長樂五衛, 俾受節制。 今則內營外營軍摠, 合而計之, 恰爲五千, 表裏相須, 形勢相連, 拱護增重, 緩急有恃, 依此變通, 實合事宜。 

一, 長樂前衛正兵, 則本府南境所在長樂隊六百三十五名屬焉, 而管下五部將, 各領一百二十七名。 城丁則南城八達衛隷焉, 而本府南境所在八達隊一千一百四名, 前、左、中三部, 各領三百六十八名, 振威八達隊七百二十名, 右後部各領三百六十名。 本府八達隊二百四十五名, 振威八達隊二百六十五名, 正門及南暗門、西南暗門、角樓、水門、雉城、敵臺、烽墩、砲樓、舖樓等十二處加泒。 本府八達隊三十九名, 統長十二名, 垜長二十七名, 振威八達隊二十六名, 統長八名, 垜長十八名磨鍊, 振威八達隊一百八十四名, 衛將、部將、統長各色標下竝火夫磨鍊。 合軍二千五百八十三名。 

一, 長樂左衛正兵, 則龍仁所在長樂隊三百八十一名, 振威所在長樂隊二百五十四名, 共六百三十五名屬焉, 而管下五部將, 各領一百二十七名。 城丁則東城蒼龍衛隷焉, 而本府東境所在蒼龍隊七百三十六名, 前、左二部各領三百六十八名, 龍仁蒼龍隊一千九十六名, 中部領三百七十六名, 右、後二部各領三百六十名。 本府蒼龍隊四十名, 龍仁蒼龍隊一百五十名, 正門及砲樓、舖樓、雉城、弩臺、空心墩等七處加泒。 本府蒼龍隊二十六名, 統長八名, 垜長十八名, 龍仁蒼龍隊三十九名, 統長十二名, 垜長二十七名磨鍊, 龍仁蒼龍隊一百八十四名, 衛將、部將、統長各色標下竝火夫磨鍊。 合軍二千二百七十一名。 

一, 長樂中衛正兵, 則本府水上各面所在長樂隊三百八十九名, 龍仁長樂隊一百二十三名, 振威長樂隊一百二十三名, 共六百三十五名屬焉, 而管下五部將, 各領一百二十七名。 遊兵新豐衛隷焉, 而龍仁新豐隊二百七十五名, 安山新豐隊二百五十名, 始興新豊隊二百十三名, 振威新豐隊一百七十名, 果川新豐隊五十二名, 合九百六十名, 四城通衢部將八員, 各領一百二十名。 果川新豐隊五十六名, 衛將、部將標下磨鍊。 合軍一千十六名。

 一, 長樂右衛正兵, 則本府西境所在長樂隊三百六十一名, 安山長樂隊二百七十四名, 共六百三十五名屬焉, 而管下五部將, 各領一百二十七名。 城丁則西城華西衛隷焉, 而本府西境所在華西隊一千四百六十四名, 前、左、中三部, 各領三百六十八名, 右部領三百六十名, 後部則領安山華西隊三百六十名。 本府華西隊三百二十名, 正門及角樓、暗門、雉城、砲樓、舖樓、弩臺、空心墩等十一處加泒。 本府華西隊五十二名, 統長十六名, 垜長三十六名, 安山華西隊十三名, 統長四名, 垜長九名磨鍊, 安山華西隊十五名, 本府華西隊一百六十九名, 衛將、部將、統長各色標下竝火夫磨鍊。 合軍二千三百九十三名。 

一, 長樂後衛正兵, 則本府西北境所在長樂隊二百六十六名, 始興長樂隊一百六十九名, 果川長樂隊二百名, 共六百三十五名屬焉, 而管下五部將, 各領一百二十七名。 城丁則北城長安衛隷焉, 而本府西北境所在長安隊一千四百六十四名, 前、左、中三部, 各領三百六十八名, 右部領三百六十名, 後部則領果川長安隊三百六十名。 本府西北境所在長安隊二百二十四名, 果川長安隊一百六十六名, 正門及水門、角樓、暗門、敵臺、砲數、舖樓等十處加泒。 本府長安五十二名, 統長十六名, 垜長三十六名, 果川長安隊十三名, 統長四名, 垜長九名磨鍊, 果川長安隊一百八十四名, 衛將、部將、統長各色標下竝火夫磨鍊。 合軍二千四百六十三名。

 一, 長樂五衛, 每衛一衛將、五部將、三統長、九隊正, 衛以令部, 部以令統, 統以令隊。 屬五衛, 每衛一衛將、五部將、二十統長、四十五垜長, 衛以令部, 部以令統, 統以令垜長, 垜長令垜夫。 互相統攝, 挨次承接。 

一, 內營外營, 表裏一體, 軍制規模, 宜無異同, 故長樂隊以二十五部磨鍊, 而五部之未卽團束者, 恐非重戎政之義。 五邑所在禁、御兩營正軍, 自是上番鍊習者, 兵部所管上番騎兵, 亦皆有根着良丁。 一從五邑實數, 就其資保中杪出精壯, 使之編伍於長樂隊未充之五部, 則軍保無無布, 而有布之弊, 衛隊不期壯而自壯, 依此施行, 實合事宜。 長樂五衛, 旣準各五部之制, 則入防軍數, 當爲加數磨鍊, 俾均休息, 初年三部, 翌年二部, 添付元入防, 以爲分數加排之地。

一, 軍兵之入防者, 休番時收米, 雖是各營之例, 因特敎不爲磨鍊, 以示優恤之意。

一, 長樂五衛, 扈衛行宮時, 前、左、右、後衛, 相連環衛, 而中衛則四衛之內, 重層環衛, 列陣則四衛爲外疊, 中衛爲子壁, 而臨機應變, 一聽調度。 

一, 幸行時斥堠伏兵, 以屬邑所左新豐隊出用, 長樂隊勿爲擧論。 

一, 長樂隊初頭團束, 在於癸丑陞營之後, 而或多苟充, 未知其十分精杪, 當此軍制大更張之時, 不可因循置之。 殘劣不合之類, 次次換定, 以壯軍容, 追團束軍, 亦必以有根着良丁, 各別抄擇編戶之意, 嚴立科條。 

一, 長樂隊服色, 一依癸丑啓下節目, 戰巾靑狹袖着號衣磨鍊。 

一, 長樂隊, 毋論本府屬邑新軍舊軍從其所居之界, 魚鱗作隊。 

一, 長樂隊, 依內營左司鄕軍例, 定行月課, 而朔數規矩, 一遵內營定式施行, 入防當次之隊, 勿爲課試。

一, 牙兵以各邑束伍餘在, 分作三部, 每部一百二十名式, 竝標下五十名, 而合四百十名磨鍊團束。 而部將則將校中差出, 將則以曾經首將校中有履歷者差出, 領率屬之外使攔後。 

一, 每年隨駕時, 攔後牙兵, 有難全數出用, 一從次第輪回參陣, 而調發部數, 別單稟旨。 

一, 今之五衛將、部將, 旣是實職, 則長樂五衛衛將、部將之爲軍銜者, 有非衛部舊制, 衛將、部將差出時, 自外營擬望, 移牒兵曹, 以爲開政時差出之地。 而衛將以十五朔箇滿, 參上、參下部將勿定瓜限事, 一依今番筵稟定式施行。 參上、參下, 不可不定窠數。 參上十三窠內, 五窠, 本府宣薦堂下朝官三員, 部守薦堂下朝官二員差出, 四窠屬邑宣部守三薦堂下朝官, 輪回差出, 二窠內營額外壯勇衛前銜差出一員, 知彀敎鍊官中差出, 遙領二窠, 外營知彀敎鍊官中及親軍衛正領中各一員差出兼帶。 參下十二窠內, 八窠, 本府宣薦出身五員, 部守薦出身三員差出, 二窠屬邑宣薦出身一員, 部守薦出身一員差出, 而自軍多屬邑爲始, 次次分排輪回, 二窠內, 營額外壯勇衛出身一員, 及將校中有薦出身一員差出遙領。 而內營之遙領者, 常時則雖遙領而入防及習操時, 竝爲下去, 以爲領軍擧行之地。

 一, 部將二十五員, 旣爲實職, 而參上、參下, 定其窠數, 內外營及屬邑, 從多寡通瀜差出, 則久勤一款, 當爲磨鍊。 參上久勤則雖不定其箇滿, 不計朔數, 太無界限, 滿三十朔後, 始許遷轉於軍器寺主簿一窠及訓鍊主簿, 自時任哨官仍差者, 竝計前仕。 而此是軍器寺訓鍊院間次差出者, 軍器寺窠當次者未遷轉之前, 勿爲遷轉於訓鍊院之意, 定式施行。 參下則旣有與內營, 間二都目, 輪回初仕一窠及原定內營哨官, 遷轉一窠, 從其久勤, 次第調用事, 一體定式。 而屬邑窠及內營遙領者, 公役之間歇, 事務之閑漫, 不可比論於境內土着城底築室者之勞苦, 則其於久勤遷轉之際, 亦當有遲速緊慢之別。 本府之築室土着者, 一從久勤, 次第施行, 屬邑窠及內營遙領者, 毋論參上、參下, 竝越三次, 許其久勤遷轉。 而近來本府築室, 毋論朝官、出身、閑良, 太欠誠實, 虛僞多端, 此等之類, 曾或有冒占哨官者, 劃卽摘發, 削其前仕, 越六次許計久勤, 以爲別主客杜後弊之地。 內外營知彀敎鍊官之兼帶親軍衛正領中差出者, 各有其廳久勤, 只許遞兒職陞付, 久勤則勿論。

一, 用兵之法, 毋出乎陰陽五行, 而經、緯、奇、正是也。 一自廢衛制而純用戚法, 弊在偏重, 兵家病之。 蓋《新書》所載, 明其陰陽牝牡之義, 以寓長短兼濟之法, 而終不若衛制之表裏相連, 大小相包, 分合方圓, 各適其宜, 而經緯定位, 五十居中者。 今以衛、部, 專尙戚法, 則或近於支吾, 拘泥戰隊、駐隊、正軍、遊軍之制, 成出一統笏記, 與戚法兼加肄習, 以爲循名責實, 毋或偏廢之地。 

一, 衛制之所貴, 一則作統, 便於選伍, 一則寓農, 利於裕兵。 農隙之分五番入防, 終近於鋤耰棘矜, 節制未易。 今於城內外, 團束一部軍, 自二月至九月而八朔, 則分番入防於營下, 使之作農於屯田, 而耕耘之暇, 略習進退, 原入防時, 幾名式分泒於各部, 以爲敎一成十之地。 一, 內營旣不置中軍, 而以別將兼行中軍之任, 則當遵用是例, 而旣復衛制之後, 又行營司之規, 終非循名責實之義, 略倣衛制, 別置外軍摠制, 以爲承接軍務之任。 而若備其官, 有違於內營, 不置中軍之制, 外使以親軍衛別將, 隨時傳令, 使之兼行。

 一, 長樂各衛將、部將, 旣是實職, 則親軍衛別將及左、中、右將, 以軍銜施行者, 恐非同其制之道。 謹依國朝舊制, 別將以祿官磨鍊, 定爲實職, 而毋論京外, 以亞將以下兵使以上素有聲望人, 別擇擬望。 而別將旣爲實職, 且兼行摠制之任, 則其所差, 出於內於外, 不可獨專, 外使備望, 同議於兵曹判書, 以爲停當排擬, 俾重體面之地。 左、中、右將, 亦依禁軍將例, 以實職施行, 而左列、中列、右列將, 以一番、二番、三番將改號。 別將、番將, 俱於開政時差出, 而或有時急擧行之事, 依禁軍將例, 口傳差出。 前帶之本府中軍禿城守將, 竝令減下, 禿城不可無守城之人, 以禿城別將稱號, 別爲差遣。 

一, 內營善騎隊, 旣以三哨磨鍊, 則外營不可異同, 親軍衛加選一百人, 以準一番、二番、三番之制。 而五邑旣令移屬, 則當令五邑, 分排擇定, 以爲慰悅武士之道, 而五邑充選, 有未可必。 六十人隨其邑之大小, 以出身、閑良之可合宣部守薦者, 另擇抄塡, 其餘四十人, 以本府人差出, 分授馬匹, 一依節目施行。 馬隊專尙射技, 而癸丑節目中取才一款, 不爲擧論者, 終涉陳漏。 此後則新差之類, 必令試取入屬, 而取才節目, 令外營參量磨鍊, 成出修啓, 以爲遵行之地。 

一, 守城時外使摠領軍馬, 有難專意於應接登陴之役, 以本府判官, 差定管城將。 

一, 蒼龍衛將龍仁縣令, 八達衛將振威縣令, 華西衛將安山郡守, 竝依前差下, 始興、果川, 軍數懸殊, 以果川縣監換差長安衛將, 始興縣令移定協守衛將, 屬之甬道。 而新豐衛衛將, 則本府境內堂上內外將, 已行朝官, 部將堂下朝官, 或出身差出, 而屬衛各部將, 無論本府屬邑, 一從軍在邑差出。 各衛將管下部將、統長, 參互本府屬邑所居之人而差出, 則所用非所養, 發號放令, 或致齟齬扞格, 恐非節制之道。 此則部將以下, 隨其所管衛, 凡係軍務一切關由, 毋敢違越, 以嚴師律。 

一, 四城衛將, 旣以龍、振、安、果四邑守令原定, 則部將以下, 宜有一定之例, 各城信地, 本府軍磨鍊處, 以本府境內堂下朝官或出身宣部守有薦者差下。 統長, 以各里常時定置統長中, 擇其有風力可堪者差出, 垜長則以統內軍官隨行中稍解事務者差出, 使之各領垜夫, 以爲從信地登城之地。 墻內及中舖舍將各處墩臺將將校中, 有履歷可堪者, 另擇差定, 屬邑部將以下差出之規, 亦依右例施行。 

一, 各城衛將, 信地在於東、西、南、北正門, 泒守之法, 當自門平分, 將領居其中。 而本營城制, 旣非四面方城, 則各門相距, 迂直懸殊, 且各邑軍數, 多寡不

一, 自多掣礙, 則不可不自前門平分, 至于後門, 以寓合頭合尾之法。 八達衛將在門, 右後二部, 擺向右, 止于西南暗門, 西第二堞前、左、中三部, 擺向左, 止于烽墩北第五堞。 蒼龍衛將在門, 前、左、中三部, 擺向右, 止于烽墩, 北第六堞, 右、後二部, 擺向左, 止于北暗門東第九堞。 長安衛將在門, 前、左、中三部, 擺向右, 止于東暗門東第八堞, 右、後二部, 擺向左, 止于北舖樓東第一堞。 華西衛將在門, 前、左、中、右四部, 擺向左, 止于四南暗門西第三堞, 後一部, 擺向右, 止于北舖樓東隅。 新豐衛將, 信地在十字通衢, 每面各二部式擺列, 以應四城。 

一, 本城週回爲四千六百步, 以每五步一堞磨鍊, 則當爲九百二十堞, 而城身之外週, 女堞之內匝, 不無三十六步嬴縮者。 故以九百十三垜, 計步磨鍊, 排丁分授, 則四衛信地, 以步則一千一百四十步, 以堞則二百二十八堞, 而餘一堞附之東城, 而垜夫以每垜八名磨鍊。 

一, 四城加泒軍, 則南北門各一百名, 東西門各七十名, 上下水門各六十名, 四角樓各五十名, 南暗門西南暗門各六十名, 內舖舍、中舖舍及東、西、北、暗門烽墩各四十名, 砲樓、舖樓、弩臺、敵臺、雉城、空心墩各二十七處, 各二十名磨鍊。 

一, 四城各衛各部、統長、垜長、垜夫, 新豐衛新豐隊, 協守衛協守隊, 竝駐隊策應兵及各其所管標下、火夫加泒而磨鍊, 都數爲一萬一千七百二十八名。 此外作隊餘軍, 本府一千六百十九名, 此則無論城外各處墩臺及伏路、塘報, 臨時排定。 至於各邑保屬及移來移去之類, 令外使申飭守令, 詳加爬櫛。 一從實數, 名以餘丁, 而亦載之統案, 俾無從中(道)遺漏。 

一, 遠斥堠謹烽火, 卽兵家要法。 本城形便, 東城之外, 人家尠少, 山脊橫亘, 而光敎深谷白雲捷徑, 在所當慮。 迎華察訪, 設置北城之外, 姑無箚着信地, 差定斥堠將, 使之領率本驛作隊軍一部, 扼守於龍淵上藥巖墩臺。 而自門巖至艾峴下五處墩臺, 亦以五十名軍, 置將領守, 而一聽節制於斥堠將, 俾得以臨急報警, 隨機應變。 八達以西, 平野曠漠, 間路交錯, 而孰知山墩臺, 高陽洞屯舍後岡墩臺處在要害, 俱合關防, 竝南水口、龜山墩臺, 而依東墩例, 置將卒守警, 以爲連梯於西城弩臺。 又貯水於西屯堤堰, 以爲連北屯水田, 而通萬石渠, 遮截要路, 以寓前左水澤之義。 

一, 要行衛制, 當先統法。 古之衛法, 五人爲伍, 五伍爲隊, 五隊爲旅, 而置一統長, 戶法則五家爲比, 百家爲里, 於斯兩者, 折衷參互, 五家各定統首, 百家置大統長, 統內凡事, 一切句管, 專責委任。 申明舊制, 然後簽丁無搜括騷擾之弊, 團束有魚鱗作隊之效, 可使兵隱於農, 而統領有素。 

一, 今此啓一節目, 事體自別, 而但其論列, 擧其大體而已。 外此細瑣條件, 外使與屬邑守令, 衛制統法, 多般講究, 毫分縷析, 鑿鑿中窾, 然後可以永久遵行, 無至廢墜。 假令每面內從某至某, 計家分里, 以成統案, 以其統案, 某面某里, 屬之某城, 幾家幾丁, 屬之某堞。 毋論本府屬邑, 使大小軍民, 咸各知其信地, 俾不至臨時紛錯, 而以爲緩急得力之地。 

一, 城內及城外附近人戶, 勿入於城丁都數之中, 除各項標下、校卒、吏奴外, 毋論士夫、軍民、男女、老少, 別成案冊, 常加約束, 聞警登城, 各守信地。 而計垜分守, 數不相當, 以雉堞、譙砲、弩臺等處, 作爲信地。 

一, 各城信地, 一從該邑軍丁之多寡, 而與本府軍丁, 分排磨鍊之際, 每衛部數, 或有彼此長短不齊之弊, 毋論本府軍屬邑軍, 每城衛將, 以各部軍數, 分其前、左、中、右、後, 倂標下軍及火夫, 而都計數爻, 成出都案, 一上外營, 一上城所。 而常時團束, 則以地方各統, 專責擧行。 

一, 駐隊策應兵四部, 每部一百名, 倂標下五十名磨錬, 而將及部將, 依他衛將、部將例差出, 將則以策應將稱號。 四城每面, 以三伏三塘磨鍊, 而每伏一將五卒, 合軍六十名, 每塘二名, 合軍二十四名。 

一, 火夫, 每統各定五名, 俾管每垜懸燈燃炬炊飯等事。 

一, 舖舍之設置於墻內及城上, 專爲拱護行宮, 墩臺之分設於山上及平野, 亦係緩急報警。 雖在常時, 內外舖舍六處, 依近日定式, 各置二卒, 分排泒守, 墩臺, 如龍淵、門巖、艾峴、龜山、孰知、高陽等六墩, 各定一將二卒, 以爲常加警守之地。 

一, 守城器械, 則每一垜, 懸燈一盞、梆一口、鳥銃一門, 或快槍一枝,【少則垜一門。】短槍或斬馬刀一把, 大小石子一百塊式分授, 而刀、(釜)〔斧〕、棍、弓、矢, 火夫次知, 每五垜, 置狼機一位,【少則十垜一位。】水缸一口, 每城門下置大將軍一位或二位, 每十垜, 置大石重二百斤或一百五十斤者三塊。 

一, 屬衛, 每衛各差官、將校二員, 標下則棍杖手、朱杖手、令旗手、巡視手、門旗手、喇叭手、大角手、大砲手、號笛手、燈籠手、帳幕手、書記各二名, 認旗手、鼓手、鉦手、鑼手、別破陣各一名。 每部將各差官、將校一員, 標下則認旗手、棍杖手、鑼手、大砲手、皷手、帳幕手、書記各一名, 統長旗手各一名。 甬道協守將新豐衛將, 各差官一員, 標下則令旗手、巡視手、棍杖手、門旗手、喇叭手、號笛手各二名, 認旗手、皷手、鑼手、鉦手、大角手、大砲手、別破陣、書記各一名, 部將標下, 依屬衛部將例磨鍊, 而各減大砲手一名。 斥堠將、策應將、牙兵將, 標下依協守將例磨鍊。 

一, 始興軍四百七十三名內, 三百四十名, 甬道六十八堞, 每堞五名式分授, 而差出左、右部將, 分領一百七十名, 每部各定四統長, 以爲挨次節制之地。 垜長十二名, 火夫四十名, 協守將標下五十二名, 部將標下十二名, 統將旗手八名磨鍊, 部將差出之規, 統長團束之法, 依他屬邑例施行。 

一, 城操時, 守城軍之赴操者, 從其道里遠近日字多寡, 減其身布, 俾助糧資。 

一, 外營軍保名色浩汗, 受弊多端。 從今以後, 各樣軍官, 竝稱除番軍官, 各樣軍保, 竝稱餉保, 俾一其名號, 簽丁收布之際, 毋或有雜亂之弊。 而毋論本府屬邑軍官, 隨其所屬五衛之號, 各稱某衛軍官, 軍保則亦依軍官例, 以某隊作名。 而從前軍官中喪頉者, 依例懸頉, 毋或侵徵, 各其名下遭故, 日月消詳, 懸註於統案中, 以防面里任輩奸僞。

 一, 本府軍保之外, 又有禿城軍保, 各自分屬, 名色甚多。 而但散在各處之故, 本營近處居生者, 隨軍兵付之禿城, 禿城近處居生者亦如之, 則及今作統之際, 不無掣礙之端。 一境軍保, 旣已一其名號, 則從其名數多寡, 幾面幾里, 付之本城, 幾面幾里, 付之禿城, 各成案冊, 俾無如前混雜之弊。 

一, 五邑所在新豐隊及牙兵, 自是束伍正軍中團束者, 不爲行操之年, 官門聚點, 四城各衛所屬八達隊、蒼龍隊、長安隊、華西隊, 旣已作統, 各從附近, 從便聚會, 以爲統點之地, 而守令必親執擧行, 俾無踈虞之弊。 

一, 南漢大操時, 五營軍兵之晝行場操, 夜習城操, 此爲攻守通用之良法。 而許多守城軍卒, 有難竝赴場操, 合操之年, 自東面爲始, 只以一面軍輪參, 面操之年, 使之仍參。 

一, 駐隊策應兵及新豐隊, 與參操正軍無異, 各別抄壯團束, 場操時依例竝參。 而城操時則計垜分守, 故雖無方色號衣, 別無掣礙, 而場操時則與正軍一體着號衣持器械, 當該城將及新豐衛將, 各各分領, 相連札駐於正軍尾局, 以爲承接號令之地。 

一, 鄕武士則名以守堞軍官, 雖已成廳, 至於境內出身, 毋論宣部守三薦, 若干入屬於別軍官之外, 竝與無薦出身, 俱無所屬處, 前銜將校, 則所謂自其廳錄置者, 踈漏居多。 以嶺南左、右列出身作隊之法觀之, 大是闕典, 自今爲始, 出身及前銜人員, 一竝收聚錄案, 以爲追後區處之地。

一, 僧徒之得力於守城, 或有勝於城丁。 龍珠寺旣置摠攝, 團束僧徒, 付之外營, 間試砲放, 此與南、北漢僧卒無異, 從附近使之協守於禿城, 以爲計垜加泒之地。 本城北光敎洞口, 亦設小刹, 而凡百草創, 僧徒零星, 待其募得成就之後, 一體磨鍊, 加泒於附近墩臺。 

一, 禿城山城, 密邇仙寢, 掎角本城, 則拱護之責, 不輕而重。 且有各樣軍官軍保之屬於城者, 爲二千一百二十三名, 此則使外使, 計本城堞數, 排丁磨鍊, 成出守城節目, 追後修啓。 

一, 今此節目, 係是大設施, 比之前日規模宏偉, 小小條件, 以癸丑節目所載參互施行。 

一, 軍丁之互相去來, 不以時居施行者, 大是痼弊。 今則本府與五屬邑, 旣定統法, 申明舊制, 則稱以軍丁之各相管轄, 及其出用之時, 統內見存之戶, 移隷他邑, 他邑散在之伍, 反付錄案, 終非核實之政。 從今以後, 斷以土著, 一從作統戶數施行, 而本府與五邑, 則許其互相去來。 

一, 本府, 湯沐邑也, 軍制雖重, 人和爲貴。 兒別武士其來已久, 而兒弱充定旣係朝禁, 則況於本府尤不容仍置, 故一千名待命減額。 納米軍之良六斗私三斗, 自是諸路通行之規, 而本府保米之六、五、四、三斗之差殊, 旣失齊一之制。 見今大變通之際, 宜有優恤之典, 六斗納者, 七千四百七十九名, 四斗納者, 五百七十八名, 謹遵下敎, 竝爲特減一斗。 使本府之內, 只有五斗三斗兩名色, 以爲均平之地, 而各樣保米, 旣係支放之需, 則不可不給代。 而特減之數, 爲米七百三十七石二斗, 以畿邑所在江都米三千石, 勅需米五千石耗條合八百石, 每年劃送外營, 以爲需用之道。 

一, 今此減額減斗之命, 槪以陞營後軍丁身米之比前有加, 特推優䘏之恩, 俾爲樂趨之地。 陞營後加出之身米爲九百石, 而兒別武士一千名, 減額米二百石及六斗四斗軍八千五十七名, 各減一斗, 米五百三十七石零, 合米爲七百三十七石零, 比諸加出之數, 不足爲一百六十餘石。 而陞營後廣州之松洞、日用二面, 移屬本府, 土地之加廣, 人民之益繁, 比前懸殊, 以二面土地之所出, 人民之所納, 較量於百餘石不足之數, 則不啻倍蓰, 自此軍丁有裕, 徭役輕歇, 一府軍民, 咸被盛澤。

一, 屬邑雖與本府差間, 所在軍丁, 今旣專屬外營之後, 宜有一體優恤, 拔例軫念之擧。 五邑所在束伍軍五百十名, 納布軍四百九十名, 合一千名, 特命減額, 又以四邑餘丁保二百二十八名, 幷令還給各邑, 以此額數, 其若均排普施, 則從今以後, 貧殘無隣族之苦, 老弱有蠲免之喜, 以此意知委五屬邑, 必親執擧行, 使大小軍民, 俾知朝家曠蕩之惠澤。 

一, 良丁私丁役名各異, 徵納懸殊, 而近來諸路簽額之政, 率多混淆, 奸弊漸滋。 五邑新屬城丁餉保之中, 亦多有良私相雜之弊, 登城守堞之際, 雖不必區別, 而各自本邑良私二字, 一一懸錄於各其簽案名下, 收布等節, 一從法例, 毋敢違越, 有闕塡代之時, 亦必逐名詳査, 依前懸錄。 如有一名之相混, 現發於査點, 則當該守令, 論以重勘事, 申嚴定式。 

一, 五邑軍保匠保, 通稱餉保, 倂屬外營, 其在軫恤之道, 宜寬其力。 而良私軍之一兩、二兩, 係是加減不得者, 有難低仰, 而但其後錢, 從前各司收捧之際, 惟意操縱, 多寡不一, 爲軍民之苦弊久矣。 趁此合屬之初, 宜有一定之規, 以示優恤之意, 二兩納則二錢, 一兩納則一錢, 磨鍊收捧之意, 載之節目, 俾不敢違越。 且逃、老、故〔付〕標債, 卽不過紙筆所費, 而徵斂無節, 多或爲三四兩, 少不下一二兩者, 有乖法意。 此亦以良五錢私三錢, 申明定式, 而故代則依年前朝令, 毋得徵捧事, 嚴立科條。 

一, 五邑所在各司、各軍門軍保所納, 倂納華城, 以除奔走誅求之弊, 而自華城移送京各司, 旣多弊端, 亦關事面, 京司所捧米布, 當爲給代之數, 以錢爲五千五百十二兩, 以均廳錢二千七百五十六兩, 兵曹兼仕禁軍祿馬太價及關西小米價合二千七百五十六兩, 倂爲給代。 

一, 各司各軍門諸色軍伍、匠保所納錢、米、布, 勿論多寡, 因特敎一倂給代, 諸色保錢合五千三百六十兩, 自外營收捧者, 倂屬之外營, 別爲貯置, 以備不時之需。


' > 사료' 카테고리의 다른 글

종사일기 10월~11월  (2) 2013.03.03
종사일기 9월  (0) 2013.03.03
종사일기 8월  (0) 2013.03.03
종사일기 7월  (0) 2013.03.03
종사일기 윤6월  (0) 2013.03.03
종사일기 6월  (0) 2013.03.03
종사일기 5월  (0) 2013.03.03
종사일기 3월~4월  (0) 2013.03.03
화산 광덕사 사리각기명  (0) 2012.12.10
종사일기(남승일기) 5월 14일  (0) 2012.09.09